静脉输液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据《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目前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输液使用率为80%~90%。但静脉输液治疗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能改善治疗效果,还存在安全隐患。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不良反应按给药途径分布,注射给药占55.1%,其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0.6%。
静脉输液常见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表现为畏寒、寒战和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静脉炎:
由于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引起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急性肺水肿:
输液量过大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易发生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加快等症状。原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特别注意。
空气栓塞:
因输液管空气未排尽、连接不紧密等原因导致空气进入静脉所致。患者可出现眩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过敏反应:
由于患者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可出现皮疹、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症状。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刻停止输液,对症治疗。
总结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将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列为药事管理质量指标(2024版)之一,明确指出需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在临床上对住院患者进行治疗时须严格按照疾病循证指南、诊疗规范、专家共识等诊疗标准进行正确规范的静脉输液操作,减少不规范静脉输液使用。
参考资料:
《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22)》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
《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