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手术,是通过一根特制的导管,从股静脉穿刺进入心脏。导管沿着静脉通路到达右心系统,然后通过房间隔穿刺针进入左房。使用射频能量对心脏内的特定部位进行加热,使异常心肌组织变性、凝固,从而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恢复正常的心律。近日我院先后成功完成十余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病情回顾
病例1:
患者男,5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提示患者:心律失常 阵发性房颤 慢性心功能不全,于我科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半年期随访,无胸闷、心悸再发,心电图未见房颤再发。
左、右肺静脉环消融图
消融术后标测环肺静脉电隔离成功,左房基质良好,提示消融成功率高
病例2:
患者男,80岁,房颤10余年,近期反复脑梗死病史,于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手术中采用业内最先进的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完善三维模型及基质标测,发现后壁存在大面积低电压区,标测到右侧肺静脉发现电位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故而术中实施传统的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隔离了右侧肺静脉后患者持续性房颤转为窦律,且为了改良患者左房基质,使其预后更好,更采用国际先进的后壁box线电隔离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3月复查仍为窦性心律,未再出现新发脑梗病灶。
环肺静脉+后壁box消融
术中转为窦性心律
知识延展
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房颤会引起心悸、心房无效颤动、心功能明显下降,也会导致心房血流缓慢,从而导致心房尤其是左心耳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引起相应器官梗死,尤其是脑梗死。目前市面上的药物治疗很难完全控制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出现是房颤患者的一个福音。
那么房颤导管消融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1.阵发性房颤:适合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2.持续性房颤:适合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3.新诊断的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建议积极进行导管消融以改善预后。
房颤的患者如何进行术后的生活管理?
1.戒烟酒研究显示吸烟和饮酒与房颤的发生都有关系。如能做到,最好烟酒一并戒掉。
2.基础病控制好可能导致房颤的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甲亢等基础疾病,已治愈的要防止复发,慢性疾病应注意控制,在内分泌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规律复诊,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时佩戴呼吸机。
3.适度运动。研究表明,长期规律的中等强度锻炼可以降低房颤发生风险。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率、血压,并有利于血糖和血脂的控制,还可以帮助减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恐动和剧烈运动不可。
如果术后生活习惯仍然不能纠正,引起房颤的因素没有完全去除,那么术后房颤复发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团队介绍: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介入方向)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及各种心血管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治。擅长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复杂冠心病冠脉检查及介入治疗,包括左主干、分叉、弥漫、迂曲、钙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正逆行介入治疗)、可降解支架、超短期双抗支架(1个月)、药物球囊(包括自灌注药球)、IVUS(血管内超声)、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FFR(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冠脉旋磨治疗、冠脉震波球囊技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等,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以及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等先心病的介入封堵;室早、房颤、房扑、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临时起搏器、单腔、双腔、三腔(CRT)永久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植入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等生命支持治疗心血管危急重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酒精化学消融的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TAVR)等。
内容来源:心血管内科 刘首宏 刘宪勇
技术编辑:赵伟烨
内容校对:张琳 赵伟烨
责任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