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疫”路前行,守望花开

  • 来源:
  • 日期:2021-12-30

“疫”路前行,守望花开


穿过寒冬,默默守护

抗击疫情,无畏前行


战“疫”打响

每天、每时、每刻

都有可爱的白衣天使

在以奉献与责任

谱写医者仁心的赞歌


逆行战“疫”

舍生忘死

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2020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无数英雄挺身而出,迎着没有硝烟的战场逆流而上,以舍身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奋战抗疫前线,换取山河无恙。

“11·03”疫情发生之时,我们神经内科全体医生,主动请缨,志愿报名参战。在亲情与大义之间,勇敢选择逆行,为大爱而行,为医者担当而行,为国家使命而行。没有豪言壮语,薄肩负使命。

神经内科在各位主任的统筹安排下,5人参加支援六院机动队,4人参加发热门诊值班,余下人员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外采核酸检测任务,同时兼顾门诊、住院、急诊、院内会诊等所有的医疗工作,大家均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医院派到六院的第一机动队里有神内一科的崔家辉和高言国医生。崔家辉接到命令后,没有回家告别年迈父亲及初三的女儿,而是第一时间回到病房查房,交班,积极奔赴前线,到达一线后他积极冲锋在前,六班倒,可以说没一个踏实的睡眠,但他本着不睡觉、不休息,也不能耽误患者的原则坚守岗位!高言国是队里海拔最高的医生,也是严密的防护服下最容易缺氧的医生,但工作中,却从不后退,以他重症室的工作经历,总能给予患者最有力的建议与鼓励,他同是医生的妻子也冲在抗疫一线。


                崔家辉               高言国


医院派到六院的第二机动队里有神内二科的刘霄、周瑾、神经内三科赵蒙和睡眠监测室张轶美医生。刘霄医生夜班时听到命令第一时间赶往六院,同时以病区主任的身份积极投入新建病区的医疗工作中,克服穿戴严密的防护服导致的气短、头晕等不适,每日穿梭病区查房、排班、报表、组织医疗工作,疲惫、睡眠不足困扰着她并不算健康的身体,但她却从不吭一声,牢记医生职责,担责奉献。为解决患者之忧,刘霄甚至无私献出自己的棉衣。周瑾医生在丈夫已经工作在防疫前线的情况下,还是在接到命令时以最快速度归队,扔下初三的女儿一人在家上网课,由于周瑾是过敏性体质,长期睡眠不佳,睡眠严重不足,每天顶着熊猫眼,却是队里干活最快,眼神最好的一个。赵蒙和张轶美医生,她们同样用厚重的防护服遮挡自己年轻美丽的容颜,没人知道她们也是年幼孩子的母亲,她们用行动带给患者信心、快乐,帮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却把思念、心疼、疲惫留给了自己。



如果说冲在六院的同事是勇士,那么积极投身发热门诊的医生们,林平、王冰、王建楠、臧福才也毫不逊色,他们面临未知的风险,为求将风险降到最低,一旦接触密接人员,即会积极与家人与同事隔离,最大限度减少传播,而她们自己却从不退却。

                 林平                 王冰


留下的同事们也忙碌的穿梭在临床和外采核酸工作之间。唐伟主任、李晓燕副主任带头投身核酸外采工作。王冰医生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上下夜班,只要院里安排外采任务,立即积极投入,没人知道她贫血,血红蛋白从没超9克,披星戴月,迎风踏雪,她不曾退缩,采核酸时她最怕手机来电不能接,因为家里还有94岁垂危的奶奶……即便如此,她不曾跟单位提过一句。王蒙蒙、赵泰成等年轻医生每一次外采核酸任务都有他们的身影。迟海涛主任医师身兼数职却临危不乱,疫情打响,他以支部书记的号召力领导大家积极报名参战,以医务科副科长的身份及时安排组织医务科防疫相关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参与核酸外采,科里临床工作也没耽误,处处冲锋在前。韩毅和白鹰主任承担起后方医疗工作,负责门诊病房值班工作。

                王蒙蒙         赵泰成        唐伟


疫情不期而至,激活了神经内科每位医生的热血,感人的故事每天都有,这里就不一一枚举,神经内科的所有医生没有辜负医者誓言,疫情当前,他们用大爱守护滨城人民的生命健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白求恩主义精神,他们以稚嫩的双肩经受住了这场疫情的生死考验,坚守对事业的初心,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勇士,不惧危险,不惧疲惫,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抗疫情,只为早日还滨城人民自由、健康!


神经内科二病房 李晓燕


人间皆安乐

25天的支援任务圆满完成。

回想11月13号晚紧急集合出发到六院,又临危受命开始了第一个夜班,当时觉得自己身担重任,大脑飞速运转,努力记住接收的所有信息,从如何收新入病人,到如何带病人进行CT检查,再到新冠患者的日常护理……不断的学习和忙碌中,我的内心也从一开始的忐忑变为适应。

在病区里,看过因为担心同样患病入院的亲人而痛哭流涕的女孩儿,也看过焦虑病情而消极忧郁的阿姨,看过不被疾病打败依然积极向上的大娘,也看过面对“大白”医护事事都会回应“谢谢”的孩子们。无论过程如何,他们都始终相信我们,配合我们的治疗工作。努力终有回报,看着他们得知自己可以出院的雀跃时,我也难以抑制上扬的嘴角,他们的一句“你们辛苦啦,谢谢你们啊”,更让我觉得能有机会来到一线工作是一件多么有荣光的事。

如今,虽已经完成了25天的工作,但这25天则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乐!


神经内科二、三病房 李怡秀


珍贵的朋友

在2001年大学毕业的篝火晚会上,全体96级临床医疗系的学生们,手拿荧光棒在操场上高唱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朋友不曾孤单过,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遇到真正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极其重大,而我的身边,总能出现珍贵的朋友。

刚毕业的时候,很多同班同学都转了行,有的做医疗器械销售,有的考公务员,有的学中医推拿,我的心也在要不要行医之间纠结,但我终究不甘心学了5年的医学就这样放弃,我也还记得曾经对被我解剖的大狼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我热爱这份工作,因此下定决心,不再动摇。

当新冠疫情爆发时,作为一名党员,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投身一线,救死扶伤。但是面临严峻的疫情,我又不禁的问自己三个问题。如果我被感染了怎么办?我能胜任这份抗疫工作吗?我会不会给战友们拖后腿呢?冷静之后,我给出了答案,我要去,但是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绝不能成为猪队友!

与此同时,我发现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因此我和周边的医护同事们,开始彼此鼓励,我们成了生活和工作中真正意义的朋友,彼此支撑,开启了一段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生。

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我们都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组成了温暖而有力量的团结之队。在这里,大家一心只有工作,病区主任刘霄每天都会总结当天的工作,指导我们日常工作中哪些可以更优化,哪些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必须做到极致,每晚都工作到深夜。刘首宏医生作为主任助理,每日负责按时精准的上报各种复杂报表,脑子里要记下大量的数据,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团队其他成员包括邓毅、杜继明、王静、马俊龙,许银姬、李争光、陈静、赵蒙、聂慧英医生,每位都尽职尽责。崔家辉是我院首批支援六院的神经内科医生,他经常利用下班时间来到病区,将下医嘱、接诊患者、及时报卡等医疗工作的经验分享给我们,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值班时我和赵蒙一组,她思维缜密,眼中有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邓毅和许银姬属于埋头苦干型,因为我们总是接他俩的班,在交接班的时候他俩对患者的病情都能说明的格外细致,而且邓毅幽默感十足,总能让我们开怀大笑,减少了工作中的紧张和焦虑;王静和聂慧英医生总是非常及时的书写查房记录,分析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各项辅助检查提示什么,并且提出有价值的诊疗方案,作为呼吸专科的王静老师还起到带教作用,向我们讲解新冠患者的肺CT,她给患者交代病情也十分认真;陈静和李争光虽然是十分年轻的医生,但是她们经验丰富,有工作合理分配,接收患者时病史采集全面细致,病志书写言简意赅,而且她们还是宣传小能手,组织大家留影,制作视频,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体现了90后的朝气蓬勃;杜继明和马俊龙团结友爱,工作一丝不苟,和护士们配合默契,深受医疗团队的好评。作为A2病区的临时党支部书记,杜继明和陈晓霞副书记积极开展党员活动,组织病区党员在党旗下宣誓,互戴党徽,号召大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新冠疫情阻击战!

护理组苗睿、曲岩、刘莹、朱红令、江明明五位护士长根据护士的临床经验合理分组,让整个治疗团队能够迅速掌控工作,点滴进步都是智慧与汗水的体现。护士们精心制作了患者生命体征和血糖脉氧一览表,直观清晰,一目了然,让医生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交流沟通及时到位,一切工作如行云流水。可以说,没有新华医院平日里工作的积累,就没有今天这支优秀的工作团队,新华人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速度,立竿见影的工作效率,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抗疫军团。

当我们看到康复的患者陆续出院时,满心的欢喜无以言表。抗疫一线的25天,必将终身难忘。我要感谢身边的每一位真诚的朋友,是你们让我不曾后悔选择医生这份神圣的职业,也让我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青春的热血,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憧憬。我珍贵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在今后的生命中继续绽放光芒。

睡眠监测室 张轶美

内容来源:文中医护

文字编辑:张淼

技术编辑:赵伟烨

责任编辑:李媛


上一条:【医患故事】冬日暖阳

下一条: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 助前列腺增生患者解“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