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身边的榜样】ICU医生的那些淡然和执着

  • 来源:
  • 日期:2021-07-15

2020年12月26日晚8时40分,一声婴儿的初啼打破了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寂静。婴儿母亲是辽宁省首位新冠肺炎确诊孕妇,牵动着众多国人的心。


2020年12月27日中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ICU副主任医师濮娜接到命令,紧急整理行装,于当天下午火速进驻市六院重症ICU病房(D4病区),承担婴儿母亲及其他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任务。



濮娜,大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度院级优秀临床医生。


日积月累塑造松弛有度


ICU,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迅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以及制定适当的诊疗方案。在ICU工作的15年,濮娜在这个和死神直面抗衡的科室里 “摸爬滚打”,塑造了敏锐的观察力,冷静的分析力,和松弛有度的抗压能力。


1E07A


濮娜进驻市六院的当天,新冠确诊孕妇刚结束剖腹产,特殊的身体状况加上感染新冠,使得患者本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常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发生,濮娜和其他几位医生轮班,确保每天24小时有人守在病区内,除了抵抗病毒、改善严重缺氧等治疗,还要随时安抚她的情绪,鼓励她积极治疗、积极锻炼,保证产后的心理和身体恢复。另外,同病区内还有多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有的老人既往患有多项基础疾病,对于这样的高危患者,医生不仅仅需要常规治疗,还要控制血糖、血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警惕病情进展。国家专家组每日的视频会诊、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些外来的压力,也压在重症病区医生的身上。


22B11


回忆起那段日子,濮娜表现出的是一种淡然,似乎这些特殊的病人,并未给她带来过多的压力。包括那些,因为进驻隔离病区而不得不与家人分别的想念、隔离衣下浸透衣衫的汗水、长时间被防护口罩勒紧导致的耳朵针刺般的疼痛、护目镜和口罩下的压疮……她也轻飘飘的略过,没再多讲。


但她清晰地记得,1月13日,最后三位患者满面笑容走出救治中心重症病区的画面,那标志着她这场抗“疫”任务的圆满完成。

 

经年累月不减对“生”的执着


ICU,一个不得不让人直面生死话题的地方。几乎每一个进到ICU的患者,都是踩在生死线上。


用半个小时全力抢救,成功挽回一位丧失生命体征的患者;一上午电除颤三次,稳住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后期心脏手术的顺利开展;用十个月的时间,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尝试一切方法,守着一位慢阻肺患者,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这一个个或跌宕或漫长的医疗故事,就是濮娜亲身经历的、经年累月的工作。


23C76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救死扶伤,是她15年来不变的工作原则,有的患者为了表示感谢坚持要请她吃饭或送她礼物,都被她拒绝了,她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和我的同事们一样,做了作为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


3A033


尽力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濮娜一直坚持的事,也是作为规培学生带教老师的她,一直努力教给学生的事。

“ICU患者的治疗,有急有缓。针对急救,为了确保在紧急状况下学生能够清晰自己该做些什么,我会做好预演教学;针对日常治疗,就要做好尽职尽责、时刻传授、定期总结;人文素质的培养也不能忽视,讲透医疗知识之外,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责任心。”说起带教工作,清晰的思路和全方位的考量,透露的不仅仅是濮娜对待学生的认真,更是对患者生命的珍视。

 

进驻六院的时候,濮娜的爱人还远在贵州六盘水参与国家扶贫项目,孩子只能托付给父母。她说,分别时孩子还很冷静,可后来才知道,孩子背着她哭得特别伤心。这是很多医护工作者的儿女早早学会的 “坚强和懂事”。濮娜觉得这是医生这个职业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虽然心疼,却并不后悔。

 

“以病人为中心”,这是融在新华人血脉中的医者情怀。

“为病危患者带来曙光,患者治愈后的笑脸和那一声‘谢谢’,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濮娜如是说,说的是她15年来的执着,和每一个ICU人不断的追求。

 


素材:ICU 濮娜

撰稿人:张淼

技术编辑:张琳

校对:张淼、张琳

责任编辑:李媛


上一条: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SPD运营中心正式上线

下一条:【建党百年•党员进社区】医院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