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猎手”,以坚守为党旗增光

  • 来源:
  • 日期:2021-04-21

2020年,“核酸检测”基本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常见词。尤其在“7.22”、“12.15”两次大连疫情保卫战中,它是阻断疫情,保卫家园的有力武器,而邵永珍所在的岗位是这两场全民核酸筛查中的重要一环——PCR实验室。



建战壕——“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摸索”

2020年5月,为了提高核酸检测能力、保障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开始筹建PCR实验室。作为已在检验科工作11年、经验丰富的“多面手”,检验科选派邵永珍前往沈阳学习,并主要负责实验室的筹建和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欠缺和筹备工作的繁杂,让邵永珍只得顶着压力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制定制度、编写操作规范、梳理检测流程、配备实验耗材和防护用品、模拟实验、专家验收,每一项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每一项她也都亲力亲为,加班加点是常事。邵永珍乐在其中,同事们和她并肩作战,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任何定量PCR实验的经验,预实验就摸索了两周,最初提取几十个标本的DNA都要耗费好几个小时,但她带着同事一起,一遍又一遍的操作,等PCR实验室投入使用后,他们已经可以两个小时提取200多个标本。



正是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医院的PCR实验室顺利通过了各项检查和评审,为下半年的两次全民筛查提供了坚实的检疫保障。




探病毒——“零距离接触标本也没怎么害怕”

7月7日,新华医院正式对外进行核酸检测。7月23日,疫情突袭大连,全民核酸筛查正式开始,作为拥有检测能力的三甲医院,新华医院承担了大量的标本检测任务。本是下夜班的邵永珍顾不得休息,通过电话与刘明开主任商讨卫健委分派的任务如何完成、人员如何分配、院里正常的检验工作如何保证以及试剂耗材的紧急征订等事项,并在得知丹东支援队伍当晚就会到达时,急忙返回了医院。当时的实验室里已经堆积了大量标本,她顾不得下夜班还没休息,穿上层层防护进入了最危险的实验室二区帮忙。

9A118


二区的工作是核酸的提取和扩增,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工作的检验师是真正与病毒零接触的,感染风险大,防护级别自然也是最高,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厚实的N95口罩、层层起雾的防护镜,在这里工作不到一个小时就会汗流浃背,甚至头晕、发虚,邵永珍一进去就是5、6个小时,出来的时候又是凌晨12点。


说起这样的零距离接触,也许出于对前期实验流程准备的自信,她并没有感到过多的害怕,只是笑着回忆了一下那时候为了保证可以在实验室里坚持足够久的时间,大家饭不能吃、水不敢喝的窘迫。

1D1A2


出于防控的需要,PCR实验室实行全封闭管理,也就是说搬运标本、打扫实验室这些体力活,他们都要自己完成。除此之外,邵永珍还要负责实验室试剂耗材统计、仪器设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本该休息的时间她也常常在实验室里忙来忙去,下夜班的日子里只睡1、2个小时已经成为常事,身心都在挑战极限。


然而,只有最快速度的完成检测,“捕猎”到病毒,才能阻断疫情的传播。在保卫家园的职责面前,她不能退缩,唯有负重前行。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那是整个PCR实验室和丹东支援战友们并肩作战的14天,大家一起两班倒,每次工作12小时,保证实验室24小时机器不停,争分夺秒的完成了6万份的标本检测。



引流袋——“疫情突袭顾不得休养”

去年12月,检查出乳腺问题的邵永珍接受了手术治疗,然而术后休整还没到一个星期,疫情再次反扑,邵永珍带着引流袋就回到了单位。“疫情突然就来了,真的顾不得休养。”回忆起这件事,邵永珍如此轻描淡写。领导和同事心疼她,不让她进实验室,可试剂耗材的统筹调配、机器的调试这些必须由她负责的工作,她没法置之不管,党员基因里冲锋陷阵的热血让她提前摘了引流袋,走进了“战场”。PCR实验室的每道门都有闭门器,打开实验室的门对于术后胳膊没有力气的她来说格外艰难,每开一次门伤口就剧烈疼痛,可她都坚持了下来,同大家战斗在一起,取得了又一次的胜利。

2C1AB

6F1EF



疫情之下,在每一个角落都有太多我们所不知晓的动人故事,太多医务工作者将自己的苦楚和脆弱小心掩藏在他们神圣的白衣之下。作为一名党员、一位白衣战士,邵永珍以她的韧性和顽强践行医者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上一条:定了!2022-SICOT中国部骨科年会由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承办

下一条:“建党百年践初心•服务群众送健康” 义诊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