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病变—六旬大爷免于开胸手术

  • 来源:
  • 日期:2020-03-13

       家住甘井子的刘大爷时常吞咽困难,2019年底经胃镜检查发现患者距门齿35cm处有黏膜片状发红,大小约为20*15mm,病理诊断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了更好地治疗,刘大爷咨询了大连多家医院,均因病变处黏膜范围大、食管内镜手术视野小风险大而被告知不适宜内镜下黏膜剥离,建议做开胸手术。


      日前,患者慕名找到医院消化内二科邓兆滨主任,希望不开胸就能去除病患。邓兆滨主任和他的治疗团队为病人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通过术前病理会诊、内镜超声等多项检查,考虑该患者病变为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食管癌。本着为病人最大限度减轻痛苦的宗旨,邓兆滨主任决定为其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称 ”ESD“)。

 

 

 

 

 

 

3月11日,邓兆滨主任以及医疗团队王晶医生、吕泽荟医生、戚军护士长为手术做了充分准备。为了避免呛咳,医院******科2位******师提前气管插管。由于食管的黏膜层较薄,比胃壁肠壁薄许多,且食管黏膜下层的血供丰富,无浆膜层,充分扩张后血管壁较薄,食管内操作空间狭小,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穿孔出血。另外脊椎、气管及主动脉的外压性生理改变,心脏跳动及呼吸运动等都增加了管腔内操作难度。因此,食管病变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难度非常大,风险也十分高,很少有人愿意涉猎。邓兆滨主任有着几十年的内镜操作经验,自2013 年开展ESD,至今已成功实施了300多例手术,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历经3个半小时,成功为刘大爷施行了食管ESD术,并完整的切除了病灶。

 


     至此,刘大爷终于如愿免除了开胸手术。目前,正在医院治疗恢复中。

 


ESD手术全称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是近年来兴起的消化道内镜治疗黏膜早期病变的新方法,许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患者开胸开腹手术的痛苦。ESD与开胸开腹手术及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创伤小、病变清除彻底。

2、保留原有脏器的完整性,生理机能依旧。

3、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4、医生可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

5、并发症少且较小。

6、身体恢复快。

 

 

消化内二科主任  邓兆滨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内镜分会大数据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康复分会腔内修复学组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上一条:【英雄凯旋】白衣战甲,踏春而归——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凯旋

下一条:抗疫在行动——新华医院党员踊跃捐款助力疫情防控